江苏省南京市打破区域分割 解决民生诉求
点击量:622发布时间:2010-04-29 8:47:23
日前,我们来到江苏南京市中大医院老年科病房。病房服务台的墙壁上,悬挂着这样一幅书法: “医一流,护一流,老年罹病不须忧——医护能延寿。情悠悠,暖悠悠,暖得老人笑开口......”落款是 “九十老人徐行一填《长相思》”。看着遒劲笔墨,透过字里行间,可以想象这位老人在医院里受到热情照料和精心治疗。
谈起自己之所以能住到这家医院时,老年科31床的王华说:“如果没有实行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,我这家住远郊六合县的人,是不可能到这里来就医住院的。没有实行市级统筹时,我虽然也来市里看过病,但那时先要自己垫付很多钱,然后再把发生的医疗费用单据交到原来工作的单位,由原单位交给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报销。就这么一周转,等医疗费报销后划到自己的存折上,怎么也要两个月的时间。”
谈起过去到市里医院就医,79岁的王华有自己伤心处。他说,没有实行市级统筹时,咱六合县的参保人到南京市的医院来看病,就算异地就医。这儿的医院不受六合县医保部门管,医生经常给开 “大处方”。等你回去一报销,才发现医生给开的药,许多都是目录外的,这样的药费是不能报销的。
王华特别拥护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, “现在不同了,我用一张社保卡就可以从农村到这家市里的三级医院就诊。因为医院与县医保部门联网结算,我看病后就不用再垫付钱了,这就省去了报销的麻烦和时间。持卡就诊结算,免去了我们老年人看病的许多跑腿事。”
“我市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市级统筹,启动于去年4月1日,目前已实现了市区与三区两县138家定点医院的联网结算。至去年底,全市同城联网就诊结算已达49万人次,发生医疗费用2.2亿元。”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王福华主任介绍说。
南京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一年来,已实现了同城联网就诊结算阶段性目标:完成了市区和三区两县医保系统前台软件升级改造工作;依托全市统一的劳动保障业务专网,完成了全市医疗保险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;定点医疗机构在安装相应区县医疗保险前端软件后,已经为该区县参保人员提供了刷卡就诊结算服务。正因为有了这个信息平台,像王华老人这样的参保人员,既可持卡到属地定点医疗机构、定点零售药店刷卡就医或购药,也可经转诊后直接到转诊的全市定点医院刷卡就诊结算。
参保者王华选择的是从六合县到南京市的医院就诊住院,而今年67岁的潘福根退休以后,更愿意选择到离家近的江宁医院看病。
一天中午,记者见到了潘福根老人。潘福根开门见山地说: “没有实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时,参保在市区的我,每次看病都要坐车到20多公里外市里的医院,一来一往起码要4个小时。现在好啦,实行了医疗保险市级统筹,我有了病可以到离家近的江宁医院去看,5分钟就可以走到。”
潘福根说,从实行市级统筹开始,他就开始在家门口的江宁医院看病。看病时只要拿着社保卡,也不用自己垫钱,很方便的。 “你看,按照市里的医保规定,像我这样的人,门诊是600元起付线,年最高报销额是5000元。选择社区医院看病,报销比例是95%。选择三级医院看病,报销比例是85%。我一算,自己在家门口的医院看病,不但少跑了路,而且报销比例还要比市里的大医院高。按我一年用完5000元的门诊最高封顶线计算,我在家门口这家医院看门诊,比到20公里外的市区三级医院看门诊要少花600多元钱。”
江宁医院院长庞宁对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也有着许多感受。他说:“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,随着医保市级统筹实施,我们这家有70多年历史的郊区医院迎来了 ‘春天’。同城医保结算,让我们医院和市区的32家医院联了网。仅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,我们医院的门诊量就增长了30%左右。”
“除了门诊量的上升,市级统筹同城结算,对你们医院的发展还带来了什么?”记者问。
“市级统筹以后,老百姓就医时选择医院余地增加了。这就加大了医院间在服务质量、服务水平上的竞争。去年,我们医院在市级统筹的同时,努力提高医疗水平,加强科室建设,全院22个科室都制定了科研目标。我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在去年底全省检查评比中获得第一名。2009年里,我院门诊量突破了75万人次,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。”
据记者调查,市级统筹实施以来,南京市各区县医保部门按照要求对自身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,逐步实现政策待遇与市区的基本一致。目前,南京市三区两县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、门诊特定项目、门诊精神病等各项待遇的病种范围与市区完全一致,待遇支付政策也基本一致。王福华说: “2010年,我们将督促各区县按照市级统筹要求,实现与市区医疗、生育保险政策待遇完全统一,实现保障水平均衡,确保 ‘同城同待’。”